杨绛|杨绛:镜中人( 二 )


郭妈有她的专长 , 针线好 。 据她的规矩 , 缝缝补补是她的分内事 。 她能剪裁 , 可是决不肯为我剪裁 。 这点她很有理 , 她不是我的裁缝 。 但是我自己能剪裁 , 我裁好了衣服 , 她就得做 , 因为这就属于缝缝补补了 。 我取她一技之长 , 用了她好多年 。
她来我家不久 , 锺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 , 女儿也在城里上学、住宿 , 家里只我一人 。 如果我病了 , 起不了床 , 郭妈定不来问一声病 , 或来看我一眼 。 一次 , 她病倒了 , 我自己煮了粥 , 盛了一碗端到她床前 。 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 。 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 , 心上事都和我讲了 。
她掏出贴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烂的信给我看 , 原来是她丈夫给她的休书 。 她丈夫是军官学校毕业的 , 她有个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 , 到过我家几次 , 相貌不错 。 丈夫上军官学校的学费 , 是郭妈娘家给出的 。 郭妈捎去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 , 就得到丈夫的休书 。 休书上那虚伪肉麻的劲儿 , 真叫人受不了 , 我读着浑身都起鸡皮疙瘩 。 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妈丑得可怕 , 吃惊不小 , 结婚一两个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个女人 , 也生了一个儿子 。 郭妈的儿子和父亲有来往 , 也和那个小他一两个月的弟弟来往 。 郭妈每月给儿子寄钱 , 每次都是她工钱的两倍 。 这儿子的信 , 和他父亲的休书一样肉麻 。 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着鸡皮疙瘩为郭妈读信并回信 。 她感谢我给她喝粥汤 , 我怜她丑得吓走了丈夫 , 我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 。 她太欺负我的时候 , 我就辞她;她就哭 , 又请人求情 , 我又不忍了 。 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 说实话 , 我很不喜欢她 。
奇怪的是 , 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 , 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 。 她身材不错 , 虽然是小脚 , 在有些男人的眼里 , 可说是袅娜风流 。 眼泡也不觉得肿了 , 脸也不麻了 , 嘴唇也不厚了 , 梭子脸也平正了 。
她每次给我做了衣服 , 我总额外给她报酬 。 我不穿的大衣等 , 还很新 , 我都给了她 。 她修修改改 , 衣服绸里绸面 , 大衣也称身 。 十一年后 , 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楼里 , 有个有名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她 , 老抬头凝望着我住的三楼 。 他对我说:“你家的保姆 , 很讲究呀!”幸亏郭妈只是帮我搬家 , 我已辞退了她 , 未促成这糊涂收发员的相思梦 。
我就想到了“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和不同 。 我见过郭妈的“镜中人” , 又见到这糊涂收发员眼里的“意中人” , 对我启发不小 。 郭妈自以为美 , 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 她和我的不同 , 也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的不同罢了 。
镜子里的人 , 是显而易见的 , 自己却看不真 。 一个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 , 就更难捉摸了 。 大抵自负是怎样的人 , 就自信为这样的人 , 就表现为这样的人 。 他在自欺欺人的同时 , 也在充分表现自己 。 这个自己 , “不镜于水 , 而镜于人” , 别人眼里 , 他照见的不就是他表现的自己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