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下受害者心态,没有谁天生来针对你的( 二 )


这种帮助与关心 , 往往不会持续很久 ,
受害者心态导致你所需要的关怀是一个无底洞 , 会消磨掉心底的爱 , 人们最终会感到厌倦 , 慢慢地离开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下受害者心态,没有谁天生来针对你的
文章图片
受害者模式像一个保护壳 , 将自己的问题隔绝在外 , 推卸给他人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下受害者心态,没有谁天生来针对你的】任何糟糕的事情 , 都是别人的问题 , 我没有错!
在这种“我没有错”想法的暗示下 , 认为其他人都是罪人 , “都来找我道歉吧!”“都应该让着我 。 ”
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和关心 , 让自己不必为人生的失败承担风险 , 不必背负心灵成长的重责 。
这些暂时看起来仿佛是好事 。
时间一久 , 你就会发现 , 情况也许只会越来越糟 。
受害者的心态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放弃
受害意味着无需负责 , 一个带有受害者心态的人会相信他的人生已经不能被自己的努力改变 , 他会责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群人” , 只有他自己完全免于责难 。
一个人一旦相信自己是受害者 , 可能一辈子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泥淖中——不负责、不行动 , 也因此错失任何让自己更好地改变 。
这种看起来能够使人获得更多情感关注的心态 , 实际上隐含着对人生的全盘放弃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下受害者心态,没有谁天生来针对你的
文章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 ,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没有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生命负责 , 也没有人可以代替另一个人而活 。
每个人都需要明白:
不管你之前受了多少的苦、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待遇 , 都没有人会替你的生命与痛苦负责 。
唯一能为我们生命负责的 , 只有我们自己 。
痛苦还是快乐 , 都是自己的选择 , 和任何人无关 。
没有任何人因为任何一件事情而欠你一个道歉 , 倘若有人向你道歉 , 那的确很好 , 但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
道歉无法让行为逆转或是弥补伤害 , 它们只是听起来比较悦耳罢了 。
在心理咨询中 , 当一个人深陷于“受害者模式”的思维里时 , 他就很难有疗愈的可能 , 因为:
(1)受害者看不到自己强大的一面
(2)受害者不想长大 , 不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3)受害者会逐渐贪恋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
他会贪恋人们因为可怜而送给他们的关注、施舍、小恩小惠和同情心 , 而很难再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获得因为自己能力而带来的人们的佩服、尊敬和感激 。
任何一种心理模式都能给人带来好处 , 即便是不够良好的心理模式 , 也会有一些潜在的好处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放下受害者心态,没有谁天生来针对你的
文章图片
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想好 , 给你一百个好境遇 , 你都能找出问题 , 给你什么好的你都能打回原形 。
你知不知道 , 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自认没有动力的受害者 , 你指望他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
受害者的性格最早养成的培养皿就是
原生家庭 ,
我们知道原生家庭会给一个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 ,
有些时候这些影响可能是负面的 。
心理疗愈提到原生家庭 , 只是为了让受害者知道很多问题的根源 ,
即使原生家庭由于父母的局限和不当管教 ,
了解这些 , 是为了突破这些局限 , 避免重复这些不良反应模式 , 不是为了从此以“原生家庭的受害者”自居 , 再也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自怨自艾 , 一蹶不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