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2020年8月9日 儋州故城,渡海夜萤火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2020年8月9日 儋州故城,渡海夜萤火
文章图片
2020年8月9日 , 我与书法家麻天阔主席、资深媒体人李朵 , 一起飞到海南岛参加“海南省纪念苏东坡北归中原920周年”系列活动 。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农历六月二十日 , 苏东坡在海南写下最后一首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 流泪登船 , 渡过琼州海峡 , 永远地告别了海南 。 弹指一挥间 , 920年悠悠岁月已悄然而过 。 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日) , 正是东坡先生渡海北归的日子 , 在海口参加完“海南省纪念苏东坡北归中原920周年专题学术报告会”后 , 我们一行驱车两个小时前往当年苏东坡寓琼三年的所在地——儋州 。
作者:黎荔2020年8月9日 儋州故城,渡海夜萤火
文章图片
公元1097年 , 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 , 生活之苦难 , 更超过黄、惠二州 。 初到时 , 暂租公房蔽身 , 公房年久失修 , 下雨时一夜三迁 , 当地官吏张中景仰东坡 , 派人稍加修葺 , 第二年 , 即宋绍圣五年四月 , 朝廷派出湖南提举董必赴广西察访途中 , 在雷州得知东坡居儋州官舍 , 这个和东坡过不去誓要穷追猛打的狠人 , 将东坡逐出 , 并追究了张中的责任 。 东坡父子无室可居 , 处境十分凄凉 , 东坡先生在城南买了一块自己的地准备建房 。 当地百姓见状 , 十分同情 , 得知苏东坡在桄榔林中建房时 , 大家一起动手搭茅屋 , 仅一个月时间 , 即绍圣五年五月间 , 三间茅屋落成 , 尽管周围荒芜 , 蚊蚁滋生 , 环境恶劣 , 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 。 由于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 , 东坡自命为“桄榔庵” 。 父子二人在庵中“食芋饮水 , 著书以为乐” 。 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 , 同年十一月 , 儋州州守张中和当地黎族逸士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 , 在黎子云旧宅涧上建屋 , 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 , 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 , 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 。 以后 , 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 , 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 , 传播中原文化 。 当时海南被认为是“蛮荒之地” , 因为交通不便 , 居民还过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 很少接触中原农耕文化 , 苏轼描述当时情景为“食无肉 , 病无药 , 居无室 , 出无友 , 每无炭 , 夏无寒泉” 。 苏轼在儋州居住三年多 , 以文会友和讲学 , 传播中原文化 , 培养人才 , 此后儋州就开始“书声琅琅 , 弦歌四起” , 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 , 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 。 当年东坡先生的几大功绩 , 一是教化当地人民 , 不以耕牛祭祀 , 二是种粮种瓜种菜 , 三是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 。 苏轼获赦北归后 , 他的弟子连续不断的考上了功名 , 有宋一代 , 海南历史共出十二位进士 , 使“蛮荒之地”放射出文化人才的曙光 。 至明代 , 桄榔庵旧址依然 。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 , 有人在此掌教 , 载酒堂便改称“东坡书院” 。 1996年 , 东坡书院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作者:黎荔2020年8月9日 儋州故城,渡海夜萤火
文章图片
8月9日当天下午 , 我们一行在东坡书院做完题为“海南诗心 , 兹游奇绝——《长安说》纪念苏东坡北归920周年”的直播活动后 , 已经是七点半了 , 东坡书院的青年书法家裕明请我们在桄榔庵旧址对面的二爷大排档吃饭 。 饭桌间 , 裕明说到儋州故城年久失修 , 目前正在整修期间 , 要不要去探访一下 。 我们三人一听 , 二话不说就出发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