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02 李萍为什么忧心忡忡
李萍作为郭靖的母亲 , 直接影响了郭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 。 郭靖的厚道以及古道热肠 , 很大一部分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
李萍在这个时候就展现了自己的素质 。 她在为可能背信弃诺而忧心忡忡 , 就让郭靖把师父们都请过来说这个事情 。 还好 , 杨家生的也是个儿子 , 就不用结亲家了 。
重要的不是这个结果 , 而是李萍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承诺的严格遵守的心理状态 。 一般来说 , 履行承诺是需要有条件的 , 一般在条件稳定的时候应该履行承诺 , 而在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 , 可以视为履行条件已经不具备 , 就可以自动解除承诺 。
李萍丈夫被杀 , 在大漠中产下郭靖 , 这意味着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 实际上已经不具备履行原来承诺的基本条件 。 所以 , 这个时候李萍如果不顾及原来的指腹为婚的诺言 , 也不会有人指责她 。
但是她不管这些 , 还是要坚守着对丈夫的承诺 , 秉持着对杨家的承诺 。 她这里体现出一种很独特的精神 , 即有诺必践 , 哪怕履行承诺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 , 也要尽全力地去做到 。
需要思考的是 , 李萍为什么要坚持履行承诺呢?她的这个心理到底由什么促成?
李萍生活在古代社会 。 古代社会比较稳定 , 生产力很多年都不发生什么大的改变 。 因为这样的社会中 , 人们的心理是稳定的 。 由此产生一种基本社会特性 , 即对稳定性的追求 。 如果谁要是破坏社会稳定性 , 就是背反大家的基本生存要求 。
以此为基础 , 社会中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对履行承诺的期待性 , 即如果不能履行承诺 , 人们的心理实际上就普遍受到侵犯 。 这个时候 , 失诺的人就会被谴责 , 处于被排挤的境地 。 这就形成“履行承诺”的社会性的要求 。 李萍所以非常重视履行承诺 , 就是当时南宋社会中形成的重视承诺的基本社会气质的反映 。
如果说社会气质要求必然在李萍身上得以体现 , 那么李萍本人有倾向履行承诺的基本要求 , 则加深和催化了履行承诺的内在要求 。
虽然身处社会气质要求之中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 社会要求履行承诺以确保社会关系的稳定性 , 但是那些唯利是图的人却很难充足体现这种气质的要求 , 而本身就具有稳定心理要求 , 暗合社会稳定性要求的人 , 则能够更多地体现社会气质的基本要求 。
李萍就是这样的人 。 她在履行承诺条件已经基本不具备的前提下 , 还念念不忘以前的指腹为婚 。 大家还应该注意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行为的 。
铁木真重赏郭靖 , 还把华筝公主赐予他 , 让他做金刀驸马 。 可以说 , 这意味着郭靖将平步青云 , 成为蒙古国炙手可热的高位人物 。 作为母亲 , 李萍应该深深为郭靖感到高兴才对 。 但是 , 她没有这样做 。 她不仅不高兴 , 反而忧心忡忡 , 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十八年前对故人的一个承诺 。
这种高低之间的巨大心理差距 , 意味着李萍并不稀罕郭靖在蒙古国的所谓的荣华富贵 , 她更在乎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 既然已经对人家有承诺就必须要完成的整个过程 。 可见 , 在李萍心中 , 个人所应遵从的基本价值远远胜于目所能及的名利 。
本文图片
03 李萍重承诺的品性好不好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深重的义气 。 义气何义?按照社会运行之道 , 对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行为所作出的设定和凝聚 。 也就是说 , 符合道义之气所及的行为模式 , 最终还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