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这位妈妈和全家人寻找了5个小时都没有孩子的踪影 。 好在后来有人在小区里看到了孩子 , 联系到家长 , 一家人才团聚 。
原来 , 孩子以为妈妈不要他了 , 自己问路人走了十多公里 , 回到了自家小区想找妈妈认错 。 可回家发现家里没人 , 又不记得爸妈电话 , 他才想去同学家里 。
见孩子安全回家 , 妈妈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 可也吓得不轻 。
请切记 , 任何教育都要以孩子的安全为前提 。 孩子的安全就是教育的“底线” , 所有的教育方法若是失去了底线 , 便容易过犹不及 , 反倒成了反噬家长的“教训” 。
教育孩子不是发泄情绪
想让孩子“试错” , 家长内心要有一杆秤:知道什么可为 , 什么不可为 。
无论何种教育方式 , 安全这一条底线 , 永远都不要被一时情绪而淹没 。
有网友曾分享了自己的一次育儿经验:
女儿总喜欢去拧饮水机的开关 , 怕她被烫到的我 , 从不推崇打骂教育 , 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对她说:“宝贝 , 这个烫……”耐心解释一大堆后 , 她点了点头 , 然后就去玩其他的了 。
但五分钟没到 , 趁我不注意 , 她又过来拧开关了 ,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
气得我暗暗决定一定要让她“受一次教训” 。 可还是怕真的把她烫到 , 便把饮水机的电源关了 , 让里面的水 , 冷却了一会 , 确保水温不会烫伤孩子后(非常确定不会烫伤她才能这么操作) , 就大胆就丢下女儿一个人在客厅 。
果然不出我所料 , 女儿大步走向饮水机 , 开心地伸出手 , 没想一打开开关 , 就听到她“哇”的哭声 。
佯装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我 , 立马跑过去 , 见到我 , 女儿边哭边说:“妈妈 , 烫……”
自那以后 , 女儿再也不去碰饮水机了 。
文章图片
虽然在孩子任性、调皮、听不进道理时 , 很少有父母还能心存理智 。 但孩子们何其珍贵 , 无论情绪如何失控、如何暴走 , 都谨记不要赌上孩子的未来或者生命 。
“后果教育”切忌“走偏”
其实“后果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 , 是有帮助的 , 只是如果使用不当 , 就容易“走偏” 。
第一种走偏是采用一些不相干的“惩罚” , 而非真正的“后果” 。 比如 , 考差了挨打 。 “挨打”跟考试没有任何相关性 , 孩子也无法从“挨打”中学到任何东西 。
而更为常见的一种“走偏” , 则是夸张的“吓唬” 。
譬如:“
你若是……就永远不带你出去玩了!
你今天看电视超时 , 以后再也不许看电视了!
你再玩玩具不写作业 , 就把你所有的玩具全扔了!”
文章图片
因此 , 让孩子印象深刻、甚至终身难忘的“后果教育” ,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认无危险、不影响他人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孩子的行为对他自己没有危险 。 我们显然不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玩火、横穿马路等危险行为的后果 。 此外 , 也要确保孩子的行为不会影响他人 。
提前约定 , 不突然改变
“后果教育”最重要的是跟孩子提前商定 。 在商量的过程中 , 把因果关系跟孩子说透 , 直到孩子真正理解、认同 , 再形成规则 。 比如 ,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约定吃饭的规则、写作业的规则、看电视玩游戏的规则等 。
在制定规则的同时 , 把违约的后果也约定好 。 提前约定的好处是 , 避免事到临头时 , 家长急火攻心 , 自己也理不清逻辑 , 想一出是一出 , 采取不理智的管教方法 。 提前约定也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 , 而不是被父母随心所欲地操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儿女|王珍桥|从此明月不复圆
- 本文转自:四川共青团天府新青年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来源:Kyle | ID:kylehel...|“对不起,我真的不想回你微信了”
- 本文转自:中国长安网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富顺镇有这样一位好警嫂 民警瘫痪在床故意“使脸色”,这位警嫂却说……
- 本文转自:时代邮刊那时候 情人节那天,我一个人去了医院
- |八年了,我还在为梅婷的婚姻流泪
- 命运|老了才看透,人生或许毫无价值,普通人劳碌一生,结果也就4个字
- 丈夫|你看看你,一时糊涂,英年早婚
- 焦虑症 焦虑症:普通人如何辨别焦虑症与焦虑情绪的区别?本文都说清楚了
- 贺承德|青未了|写给自己(三篇)
- 缘分|人生需要一种洒脱,缘分需要一份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