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二 )


后来创意团队摸索了很久 , 终于通过“击缶而歌”这一说法 , 选定了缶这项乐器 。
但其实 , 缶的演奏方式已经失传了 。
团队通过26次大的实验 , 才确定了缶面的材质 , 击打方式更是不断尝试创造 , 一度把编导逼到快要辞职 , 才最终确定下来 。
也是张艺谋想到了把缶的击打和灯光的明暗结合起来 , 最终呈现了一个令无数人震撼的开幕式倒计时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本文图片

还有一个让人为之震撼的 , 是活字印刷术这个表演 , 它是由演员在道具里面 , 全程通过抬举道具完成的 。
张艺谋要的就是 , 你演完别人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演的 , 那才牛大了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方案之初 , 陈丹青强力反对 , 因为他觉得 , 要同时协调6000个人完成这个表演 , 几乎是不可能的 。
他甚至跟张艺谋放话说 , 你要真的能做出来 , 我地上爬给你看 。
可最后 , 张艺谋就是做到了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本文图片

所以团队工作人员说张艺谋是落实野心能力最强的人 。
的确 , 他的野心很大 , 也十分敢于冒险 , 张艺谋想在开幕式上做的 , 是大家都没见过的东西 。
画轴的创意 , 引起了大家对于地面是否要用大型led的讨论 。
许多人不赞同 , 因为在此之前 , 全世界都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 这项技术很有风险 , 踩踏、下雨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led的黑屏 。
一旦在开幕式上出现了黑屏的情况 , 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
衡量再三 , 张艺谋最后还是决定要用 , 理由是:“当我们锁定了多媒体的方向时 , 全世界只有一次机会在大型广场上这样做 , 以后别人很难再往这个方向走 。 ”
他要的就是首创 , 要的就是前无古人 , 后也难有来者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本文图片

大型led的运用 , 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大的创新 , 它将多媒体和传统歌舞结合起来 , 使得广场表演艺术有了全新的飞跃 。
当时就有人断言 , 50年内无人能复制 , 但14年后 , 张艺谋自己把它超越了 。
3
在开幕式的筹备过程中 , 张艺谋遇到的挑战和挫折不可谓不多 , 可他的心态十分强大 。
创意团队四大发明的方案被领导组否定的时候 , 团队情绪一度很低迷 。
但是张艺谋快速地接受了这个局面 , 开始想新的解决办法 , 他说:“谁坐在这个位子上都要妥协 , 而且每天都要妥协 , 我是非常知道辩证关系的 , 你必须在妥协中求生存 。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本文图片

不论外界有多大的阻力 , 张艺谋的态度都是 , 我们现在就是带着枷锁 , 还得跳得牛 。
最初张艺谋想把鸟巢命名为凤巢 , 把主火炬设计成一片凤凰的羽毛 , 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没能实现 。
团队想用火药的燃烧来画一幅世界名画 , 以此来表达反战的思想 , 可这个创意坚持了一年后 , 也被取消了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本文图片

还有一个皮影的表演 , 数百名演员排练了许久 , 到了彩排现场 , 道具发光的问题始终未能妥善解决 , 于是张艺谋只好做主拿掉了这个节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