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慕姿|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总在不停歇地往前冲刺 , 无法停止 , 一停下就感到恐慌……
明明已足够优秀 , 却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永远都无法去麻烦别人 , 却又不敢拒绝他人的请求……
如果有上述症状 , 那你大概率就是一个“过度努力”的人了 。
“过度努力” , 其实是一个我们很少会提到的词 。
努力 , 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 。 但片面地强调努力 , 也会导致一个恶果 。 那就是 , 我们很多人只有一直往前努力达到目标的经验 , 却从来没有关照自己内心的经验 。
台湾知名80后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在《过度努力:你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书中 , 就通过8个咨询者的故事 , 来关照读者的内心 。
周慕姿|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本文图片

《过度努力: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周慕姿 著
2022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
比如下面这个叫育仁的年轻人 , 他撕扯在父母“强权”与自我人生选择中 , 逐渐失衡、愤怒、情绪失控 。
在一次次对谈中 , 周慕姿帮助他内视自我、找寻原因、顿悟理解、实际行动 , 最终与自我和解 , 达到内心的自洽与平和 。
他的故事 , 或许也能够让你找到一些共鸣与慰藉 。
“你必须有用”
年轻有为的住院总医师育仁 , 因为在工作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 频繁跟病人、同事、教授发生冲突 , 被朋友建议来进行心理咨询 。
第一次面谈 , 育仁说自己所在的医院 , 在当地数一数二 , 强者如林 , 这里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 大家都拼尽全力向前冲 , 认为只有输的人 , 才会离开 。
同伴的优秀 , 病人的生死 , 压得育仁喘不过气来 。 在这里 , 甚至连哭都是在给别人造成困扰 。
“病人不需要没有用的医生;而在这种环境下 , 只有一直努力变得很强、很棒 , 才能生存 。 ”
你必须“有用” , 这是为了别人的需求;你必须“很棒” , 这是为了在这个环境中找到生存的价值与位置 。 这两者加在一起时 , 就成为铺天盖地的压力 , 也造成育仁无法逃脱的困境和痛苦 。
“如果不‘有用’ , 也不努力 , 那活在这世界上要干什么?”
生而为人 , 我们能够承担的痛苦与压力指数是有限的 。
周慕姿|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度努力”的错
本文图片

虽然我们可以把很多事暂时压下去 , “关掉情绪” 。 但 , 这个能力如果长期使用 , 甚至因为太方便或无奈 , 成为适应生活的常态 , 让自己随时都处在情绪隔绝的状态下 , 就会让人离自己的感受越来越远 , 等到发现不对劲时 , 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
育仁情绪失控 , 这就是原因之一 。
原生家庭带来的“努力强迫症”
既然如此痛苦 , 育仁为什么一定要做医生?
和周慕姿第二次见面 , 育仁表示 , 这是父亲的愿望 , 在他家里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 。
育仁有个要求家人必须服从他的强权父亲 , 和一个无条件服从父亲 , 只要听说自己想要不当医生 , 就闹自杀的母亲 。 他们认为当医生非常有面子 , 强迫育仁从医 , 甚至在育仁考上医学系后大摆10桌流水席 , 宴请街坊邻居 。 后来也强迫弟弟去复读来选择他们“认可”的专业 。
由于沉没成本太高也好 , 因为已成为旁人眼中的成功者典范也罢 。 考上医学系后的人生 , 育仁像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一旦离开这条路 , 就意味着你是失败的 , 会被钉上耻辱柱 , 成为他人口中的堕落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