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9211,追忆我的中师岁月( 九 )


第三天早上 , 我们准备走了 。 在路边等车时 , 同学从车上下来回家了 , 于是我们又回头多玩了一天 , 还参加他隔壁亲戚小孩的生日 , 也送了一份小礼物 。 苏庄其实还有一位女同学的 , 同学回来本想叫他带我们一起到她家玩一下 , 听说离他家还有二三十里路 , 交通也不是很便利 , 只好作罢 。
从苏庄回来 , 我们又去了龙游老缪家 , 这些都是事先没有机会说好的 , 都只有地址 。 我们一路找过去 , 在龙游罗家乡缪家村 , 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同学的衣服晒在外面 , 没打招呼就走进去 , 在同学一脸错愕的表情中 , 我们笑了 。
龙游回来 , 我又跟同学到了他家里 , 九华乡的一个小山村里 。 他父母都不在家 , 只有一个漂亮的姐姐在家 , 也是刚学校放假回来 , 给我们做饭、给我们洗衣服 。
记得他家门口的河水很清辙 , 屋后的山很高 , 村里不通汽车 , 从镇里走到他家要走很远的山路 。 那个散落在葱翠山坡上的小山村 , 迷人得让人流连忘返 。 他那依溪而建 , 幽静的老屋 , 很安静 , 很低调 。
记忆中那山村的古朴典雅与休闲情调美得让人感动 , 不知这里面 , 他那漂亮的姐姐在家有没有起到一些加深印象的作用 。 听说前些年他在老屋的位置盖了新房 , 公路也造到了家门口 , 或许条件改善了更适合居住了 , 但真的还能找到小时候的那份感觉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
梁园虽好 , 非久留之地 。
等回到自己的家里 , 已经是七月底了 。 看到自己不在家时收到的四五封同学来信 , 都让哥哥姐姐私自拆封了 , 心里有些愤慨 , 却也无可奈何 。 在家等待分配的日子单调而燥热 , 偶尔听到村里“卖棒冰”的叫卖声 , 内心才有了一种祥和安逸的感觉 。 火热的八月过去 , 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了 , 在期待中有些茫然 。
|怀念9211,追忆我的中师岁月
本文图片

9211共有八位室友 , 一起睡了三年 , 故事太多 , 但我只写八个 , 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是主角 , 但也有其他室友的影子 。
在最后的日子里 , 同学们纷纷照相 , 签名 , 留言……短暂而漫长的三年中师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
记得临走前的一个傍晚 , 我一个人走在衢江边 , 看着夕阳发出的光芒给周围的云彩镶上了一圈金边 , 晚霞更为美丽 。 虽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 , 但暮色暗淡 , 残阳如血 , 衢江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 , 此时正圆 , 光芒四射 , 刺人眼膜如梦似幻 , 好不真实 。 最后一丝残阳打在地上 , 金光璀璨 , 吞天沃日 , 该结束了 。
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 我分配在老家的小学任教语文 , 后来调到初中教数学 , 又后来调到城区当美术老师 。 中师三年给了我认识外界的平台 , 给了我安身立命的技能 , 不能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至少各个学科都能胜任 。
一晃是一个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 , 一介书生 , 三尺微命 , 少年时曾梦想仗剑天涯 , 听碧海潮生 , 看江湖月明 , 与天下英雄共饮 。 长大后也想有机会血染沙场 , 捐躯为国 , 但一切终究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
回首往事 , 有些已经忘记 , 有些依然清晰 。 同室之情 , 没有被岁月的风吹散 , 反而更加愈久弥深了 。 就算是曾经有些误会、矛盾 , 那也是“渡尽劫波兄弟在 , 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
巍巍烂柯山 , 滔滔衢江水 。 中师三年 , 有喜有忧 , 有苦有乐 , 如果把它拍成电影 , 取名《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也是一代衢师人的回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