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里共八张床位 , 门口一边是脸盆架、一边是柜子 , 都是水泥做的 。 我的床位是1号 , 时隔三十多年 , 我依然能清晰的记起每一位同学睡的位置及他们的床号 。 我找到寝室 , 铺好了床位 , 看着陌生的室友 , 生硬地操着江山口音很重的普通话 , 艰难地作了一些简单交流 。 记得当时最初认识的是徐同学 , 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 , 他也操着一口同样蹩脚地普通话 , 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 , 一幅老学究的样子 , 印象很深 。 三年中师生涯 , 他的确是我们寝室最为努力进取的一个 , 当过衢师首届小采访人员团团长 , 整天忙忙碌碌的样子 。
吃过晚饭 , 我就不知干嘛了 , 几位同乡因不在一个班级 , 也不知去哪了 , 留下我独自在校园里 ,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 , 望着天空和远方 , 我内心一片茫然 , 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以后的日子 。
多年以后 , 与家人说起当初一个人去衢师报到 , 依然有些心慌 , 尤其第一个星期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 想家啊! 我天生内向 , 不善言谈 , 属于大人说的不闯荡的那种 , 性格也比较卑微怯懦 , 出生后基本就局囿在新塘边那小小一方天地 , 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 并且从小学开始一直跟着父亲读书 , 第一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独立生活 , 在那十六七岁的年纪 , 举目无亲 , 独自面对生活 , 承担着一份很大压力 , 那时的感觉真的无以言表 , 其中心境可想而知 。
2.衢师烤饼
 
本文图片 
【|怀念9211,追忆我的中师岁月】衢师那讲舍街头拐角处的烤饼是一代衢师人的梦 , 回忆衢师生活没有不回忆烤饼的 , 所以我将烤饼放在前面来写 。
为什么大家会对烤饼念念不忘 , 归根结底是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 , 吃还是人生头等大事 , 大家刚刚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 况且那时大家刚在十七八岁 , 正是最会吃的年龄 , 晚自修结束后能够吃上两个烤饼绝对要比现在到美食城吃夜宵来得过瘾及期待 。
记得那时我除了学校一个月发的30斤饭票 , 28元菜票(这个节省点基本能保证一个月吃饱) , 另外家里每个月还给我30元的零花钱 , 大部分用于周末看录像及买烤饼了 。
 
本文图片 
当然也没条件每天都去买 , 那时刚去时一个烤饼2毛8 , 后来涨到3毛 , 天天吃 , 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所以也都是计算着日子买 。 那时一次吃两个是标配 , 并且买来基本上路上是不吃完的(从烤饼摊到宿舍路途较远 , 按当时狼吞虎咽的吃法是坚持不到寝室的) , 一定要留几口到宿舍吃给大家看 , 只是为了显摆一下今天我吃烤饼了的感觉 , 也有些孔乙己有钱喝酒时摆出六文大钱般愚腐 。
有时经费紧张 , 实在想吃了也会买一个 , 那是吃不过瘾的 , 得小口小口地吃 。 那时如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同学 , 记忆中是基本上没钱去买烤饼吃的 , 一般都是在外面逛一圈再回来或早早地躺上床 , 熬过熄灯前大家吃烤饼的那段时间 。
你真别说 , 那个烤饼的香味 , 真的是香啊 , 自己没买 , 看着别人吃 , 真的是只能拼命地吞咽 。
有一次 , 有同学说要去买烤饼 , 问有没有人要带 , 我很想吃但又逢经费紧张的时刻 , 没办法叫他带了一个 , 拿回来时躺在床上正想慢慢地品尝 , 突然一同学从床上冲过来叫我分半个给他吃一下 , 这个大胆的要求让我很吃惊 , 我自己都才勉强买了一个 , 小口小口地想吃出两个烤饼的气场 , 突然间再让我分半个 , 我真的无法接受 , 年轻时不太懂事 , 或者说想法比较简单吧 , 我是在他无限期盼的眼神中 , 让他眼巴巴地看我吃完的 , 那个眼神让我至今愧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唐僧 看完春晚,我格外怀念她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80年代的生活,为什么?
- 当岁月流逝 在时间的又一个节点,怀念从前的云烟旧事,追忆一段逝水年华
- 梧桐树|寂寞梧桐林,让我怀念
- 木村拓哉|木村拓哉一家四口罕见同步晒照,怀念离世的爱犬,工藤静香最难过
- 怀念小时候过春节,真好!
- 赵忠祥 赵方为父亲赵忠祥塑像,杨澜含泪主持怀念,倪萍哀痛拥抱友人
- 2021年就剩最后两天啦!怀念、憧憬有没有一股脑都涌入心中?大人有很多感慨 带娃跨年 不累妈不费钱又有仪式感
- 超威陕甘宁大区渭南区域代理商共谋发展会:追忆往昔,再创辉煌!
- 情落流年,相见不如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