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二 )


他们有的会筑土墙(俗称土匠) , 但凡有人想要修房子 , 他们就是技术工 ,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他们有的会骟猪 , 在“一劁二补三打铁”的年代 , 不过短短十几分钟 , 他们就能凭着自己的技术 , 挣到别人一整天才能挣到的钱……
可是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他们的才能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的人们 , 不再追求家具的结实耐用 , 相比沉重的木质家具 , 他们更愿意买商场精美的成品家具 , 木匠师傅的手艺 , 自然也就荒废了;
自打村里有了公路之后 , 人们开始不满足原先的土坯房 , 就连猪圈也是用水泥砖砌的 , 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匠师傅 , 也就顺理成章地失业了;
这几年 , 老家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 , 就算有养猪的 , 他们也是买骟好的猪仔 ,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那些走家串户的骟猪匠了……
回老家的时候 , 还能遇见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 , 现在的他们年纪大了 , 没办法外出务工 , 只能侍弄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只是每次提起当年的时候 , 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不甘与遗憾 。
故乡|《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本文图片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其实我们都知道 , 谢和顺的木雕是真的好 , 就连谢晓夏这个还没出师的徒弟所雕的作品 , 都能让来自大城市的许红豆眼前一亮 。
之所以没有市场 , 还是因为缺少宣传的缘故 。
就在大理这个地方 , 不仅有木雕这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刺绣的传承人谢怀兰不仅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作品还到处参加各种展览会 。
反观谢和顺 , 不仅不懂得宣传自己的作品 , 就连网上的一切 , 都被他当成了邪恶的象征 。 所以 , 他才会反对谢晓夏玩直播 , 连带着谢晓夏的技术创新 , 都被他给否定掉了 。
虽然我们知道 , 后来的故事 , 谢晓夏被人骗了 , 回到老家继续学习木雕 , 而谢和顺也在谢之遥的劝说下 , 谢和顺跳出了自我认知的桎梏 , 做起了宣传 ,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 , 这就是大部分乡村老年人最真实的生活——
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 , 没有见过多大的世面 , 当数字时代来临 , 新生事物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更新换代的时候 , 他们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 从数字时代的难民变成了数字时代的弃子 。
许是因为碍于面子 , 不好意思向年轻人请教;许是因为自我认知的局限 , 让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恐惧;许是因为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 并不需要多少先进的东西……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 , 他们都在把自己隔绝到了这个世界之外 。
每年过年的时候 , 年轻人扎堆玩手机 , 可是老年人们 , 就那样呆坐着 , 根本插不上话 , 就算他们好不容易憋出一句话 , 年轻人也没精力回应他们 。
故乡|《去有风的地方》:谢和顺拒绝网络,折射出乡村老人的困境
本文图片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坦言之 , 剧情中的大理其实是一个特例 , 因为这里特有的旅游资源 , 因为当地政府的扶持 , 他们不仅没有被时代遗忘 , 反倒因为南来北往的旅客而更加热闹 。
可是 , 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 有无数的乡村正在慢慢消亡——2017年的一组中国古村镇大会数据显示 , 近15年来 , 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 , 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
就连我的老家也不例外 。
记忆中的老家 , 虽然只是一个小山村 , 但是在我们小时候 , 鸡犬相闻 , 黄昏时分 , 走在乡间小路上 , 也能闻到各种各样的饭菜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