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玉良的人生中,艺术占据了绝对的中心位置,重返巴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她的艺术梦想 。
为了保持自己绝对的艺术独立性,潘玉良宁愿放弃稳定的经济来源,做出了不签约画廊的决定 。
凭借出色的艺术才华,在和平时代潘玉良尚且可以解决温饱,但是在巴黎遭遇战争侵袭时,不想卖画给德国人的潘玉良,日子却很难熬 。
当时的她只能选择用作画来转移饥饿的折磨,好在后来有着同胞的互助,才让她的生活稍稍好过了些 。
从艺几十年,潘玉良始终致力于中西画的融合,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困境改变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初衷,而她的勤奋刻苦也让她的艺术才华尽数展现 。
她的所有付出和努力终究没有被辜负 。
在1958年的作品展览会上,她的雕塑《张大千头像》和水彩画《浴后》被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世界艺术史上终于有了潘玉良的一席之地 。
她此生唯一的缺憾也许就是没能回国,没有与丈夫团圆....
在她故去后,运回祖国的遗物中,她最珍重的两样东西都是丈夫潘赞化所赠,其一是怀表,其二是装着夫妻二人相片的项链 。
文章图片
法国学者波伏娃曾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被造就的 。”
潘玉良出生在女人无法做主的旧时代,幸运的是她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改变她人生的丈夫 。
但更加值得她感激的是她自己对自由和梦想的不懈追求,她从来没有甘于现状,反而是不断挑战自己,困难从来没有阻拦她追求梦想的脚步 。
对事业的不懈奋斗和努力让她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回顾潘玉良的一生,苦难是永恒的主题,但是她对艺术的热忱,对苦难的不屈,最终让她走向光明的前景 。
—END—作者|泡芙
责编|晨夕
排版|李一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常常听人说起一句话 婆婆嫌弃她是个小职员,样貌又不出众,所以觉得她配不上他的儿子
-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兄弟姐妹之间反目成仇的新闻 家庭条件一般,但她从未吃过什么苦
- 01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婆媳关系:“小姑子还小,照顾她,给她一些零花钱也是应当的”
- 俗话说“女大三 小伙娶了一个离异女人,婚礼现场布置寒酸,新郎:我又不图她的钱
- 孙海洋|寻子24年,她的孩子也找到了!现场这个细节太催泪……
- 聂宇晟|今生有你:谈静没结婚?聂宇晟知道她家在哪,为啥把她送到酒店?
- 经常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女儿奴” 女子记录爸爸每天带着零食接送她回家,网友:好福气
- 婆婆|自从她怀孕以后,未来婆婆就变了脸
- 1、岁数越大 结婚生孩子,丈夫每个月给5000块钱左右,她哭了一场
- 媳妇|“儿子,让你媳妇给我们全家人做年夜饭”“她在新婆家坐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