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剩女”现状:多在体制内,女挑男变为男挑女,原因很现实( 二 )
她在大学读书时 , 跟一个外地男生互生情愫 , 只不过两人都很理智 , 知道毕业后都得回家 , 爱情还未开始便已结束 。

文章图片
跟她一样的 , 还有在河北某法院上班的曾余欢 。
曾余欢认为自己“剩”下来的原因 , 除了各种客观条件以外 , 最重要的在于双方价值观有差异 。
她考入编后的第一个男朋友 , 是同事的亲弟弟 。 这个男生家庭条件好 , 在体制内工作 , 各方面都挺不错 。 唯独有一点她不能接受:三观不合!
一次 , 她和男方讨论一个案子:一个农村女孩未婚先孕 , 结果男方跑了 , 女孩选择生下孩子后把孩子卖了 , 被警方抓捕后梗着脖子说道:“我没错呀 , 那总不能把他掐死吧?”
曾余欢感到诧异 , 男方却认同这个道理:“她说得没错 , 总不能掐死吧?”

文章图片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跟县城里的男性在三观上产生分歧 。 有次她与男同事聊天 , 她故意提起某地鼓励随母姓的新政 , 结果男同事斩钉截铁回答“就算生三个 , 也不可能跟老婆姓一个 , 这是底线” 。
还有一次 , 她跟男同事聊天聊到“打老婆”的话题 。
她表明态度:“要是谁敢打我 , 我绝对告到他倾家荡产!”她满心以为同事们会赞同 , 结果得到的却是“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老婆不听话 , 不打怎么办呀?”之类的回答 。
曾余欢为此曾一度恐婚 , 后来相了很多个也找不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 干脆单着了 。

文章图片
苏晓和曾余欢是大多数县城体制女青年的代表 , 她们的经历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剩”下来的原因 。
主观原因上 , 便是本人对相亲对象的“挑剔” 。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欧阳静在论文中分析认为:
其实 , 这个理论不仅体现在体制内 , 放之四海也皆准 。 女性择偶往往向上找 , 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强的高阶层男性 。 哪怕找不到 , 也希望找一个同水平的男性 。

文章图片
简单点来说 ,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 各个大城市产生了恐怖的虹吸效应 。 优质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资源高度聚集,资本充裕 , 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 。
小县城里 , 大多有野心有抱负的年轻男性都外出打拼去了 。 剩下优秀的那批 , 也基本考入了各种编制 。 这些男性跟女性不同 , 对家庭、工作等外在条件不是很看重 , 最重要的还是看“脸” 。
他们并不在意圈内圈外 , 很多男性更愿意找体制外的漂亮女性 。

文章图片
于是 , 在如此“僧多肉少”的情形下 , 编制内的男方反倒成为了“香饽饽” 。 所以 , 才会出现文章开头那位乡村小学男老师被几位女性倒追的情况 。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以外 , 还有诸如性格不合、三观不合等等主观因素 , 但这些都属个人原因 , 不是普遍的群体性因素 , 在这里就略过不提 。

文章图片
与县城体制女性越剩越多相对的一个现象 , 是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 。 这两个拼凑在一起 , 体现的是县域青年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缺失流失、体制内青年人才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牧风芳华 小男孩用吃过的瓜子壳摆出一个动物世界:这就是学霸与一般孩子的区别
-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 直男眼中的“丑女”都有这5个特征
- 中国自古以来结婚娶妻就有彩礼这个风俗习惯 小叔子结婚要十万彩礼,婆家的小儿媳负责出彩礼钱
- 看到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欣赏、喜欢、爱这三个词的意思 男人喜欢一个女人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 婚姻 “我还要上班”丈夫半夜被送医,妻子冷漠不陪:婚外欢愉迟早得还
- |两个人能不能相守一生,取决于“4个字”,与爱情无关
- 爱情|放下一个不爱你的人,做到“三狠”,会容易很多
- 【温柔的离别文案】
- 坐月子 “儿子,让你媳妇给我们全家人做年夜饭”“她在新婆家坐月子”
- |为什么男生更喜欢拒绝他的女孩子?答案戳中了他们的“软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