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 孩子状态低落?别忽视隐匿在青少年情绪中的“软双相”( 二 )



躁狂 孩子状态低落?别忽视隐匿在青少年情绪中的“软双相”
文章图片
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呈年轻化态势
这就导致一些儿童青少年患者在疾病初期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情绪障碍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情感症状会更加凸显,在成年后显示出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 。
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是易激惹,环性心境改变,及共病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并且很多儿童青少年在发病是会表现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先占观念 ”或是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这就使得诊断更加“困难重重” 。
我们所说的软双相特征,表现为不典型的抑郁、躁狂症状 。
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与典型情感低落不同的抑郁性激越,无聊,没意思 。
与睡眠量减少、进食差相对的睡眠增多,我曾接诊过一位18岁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小女孩,他在抑郁相时每天睡眠时间可达到18-20个小时 。
同时也存在进食量大,体重增加等不典型症状等 。而非自杀性自残及冲动性自杀也是儿童青少年的典型行为 。
躁狂发作多以易激惹,常伴有攻击行为,伴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
其家族史通常为阳性,家族成员有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史 。

躁狂 孩子状态低落?别忽视隐匿在青少年情绪中的“软双相”
文章图片
《奇葩大会》上,刘可乐讲述自己得躁郁症的状态
并且多数青少年患者具有环性心境: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轻度情感低落与高涨,但疾病严重程度不符合躁狂及抑郁发作 。这种心境不稳定的状态持续2年以上 。
有时轻躁狂及轻抑郁快速转换,其间歇期的正常心境不超过2个月 。
随着精神疾病不断走入大众视野,大家对于抑郁发作的识别越来越敏感,使得很多家长在早期就到专科医院规范就诊 。
但一些家长仍旧认为孩子的一些情绪问题是青春期性格的表现而忽略了孩子对于情绪的痛苦表达 。
同时,孩子的细微改变我们也很难发现 。诸如:情绪低落、不愿出门的孩子,一反常态突然变得开朗、爱说笑、外出交朋友,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终于好了,这很有可能是疾病发展到另外一个阶段——“躁狂发作” 。
而更加隐匿的便是“轻躁狂”,其躁狂程度低,持续时间短,临床上以4天作为分水岭 。
其临床表现可能只是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容易被外界吸引 。
而这种轻躁狂发作往往被外界看来是“充满活力”、“正能量满满”,以至于一起生活的父母、学校的老师同学都无法准确识别出患者与过往的不同之处 。
医生需要反复采集病史,细心鉴别才能确定轻躁狂的发作 。

躁狂 孩子状态低落?别忽视隐匿在青少年情绪中的“软双相”
文章图片
所以:作为家长来讲,得病并不可怕,而患病后对于疾病的想当然、不重视的态度是非常可怕的 。
减少双相情感障碍发作次数的关键就是进行有效系统全病程的药物治疗,同时坚持综合治疗原则,在巩固及维持治疗期间加入心理学、社会学手段干预,才是促进双相情感障碍康复的关键 。
如果反复发作,势必会导致病情不断发展,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最终致使因病失工,因病致残等不良后果,患者自身痛苦也为家庭带来莫大负担 。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作为父母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和细致的发现孩子的异常,进而积极就医为孩子带来一个健康的未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