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次进电影院 , 去看《爱情神话》 。 “生活流”佳作 , 观感舒适 。 比全片沪语更让我印象深刻的 , 是两位“洋泾浜” 。
本文图片
图源:网络
路边的修鞋小皮匠 , 有点冷面滑稽 , 哲学家般妙语连珠 , 一开口便知是新上海人 。 从他的“夹生”口音里 , 听到了自信和勇气——明知自己说得不标准 , 但依然乐于开口 , 能感受到他与海派文化彼此之间的欣赏与包容 。
主角老白的00后儿子白鸽 , 精通美妆 , 明明是地道上海小伙 , 方言水平却实在“搭浆” , 讲不了几个字就变成普通话 。 他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同龄人一样 , 从小缺少语言环境 , 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 , 向来字正腔圆 。 年轻的山西导演邵艺辉来沪多年 , 大概也经常听到呼吁:快让小朋友们多讲方言 , 否则几十年后上海话要消亡了 。
一个主动融入市井生活的北方爷叔 , 和一个主动放弃沪语阵地的上海阿弟 , 反差强烈 , 相映成趣 。 每个人身边或许都能找到这样的两类人物原型 , 后者的人数可能远远超过前者 。
最近听了一节亲子公益课 , 复旦大学教授邵毅平和孩子们趣聊《诗经》 , 其间特地嘱咐 ,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讲方言 , 最好多用方言读诗词 , 方能感受古音之韵 。 沪语专家、上海大学教授丁迪蒙曾为本报撰文 , 将吴、粤、闽三地方言比作古代语音活化石 , 还多次走进社区和学校 , 教老人孩子用沪语朗读古诗词 。
不禁有些脸红 , 身为家里唯一的上海“土著” , 传承上海话很不称职 。 对两个孩子从来不说 , 弟弟连最基本的“你我他”都听不懂 , 更别说方言念诗了 。
朋友老冯 , 73岁开微信公众号 , 专写沪语小品文 , 仅去年一年就发布了194篇 , 积极推广上海话 。 向他学习 , 操练起来 , 先用行动影响家人 。 上周起 , 每晚睡前增加沪语聊天环节 , 添了不少亲子趣味时光——从一数到十 , 最难发音的 , 原来是“九”和“十”;“孙悟空”和“沙和尚”的上海话竟有几分相似;每次听到“猪八戒”的发音 , 小朋友都会哈哈大笑……
新年新气象 , 不妨就从在家里多讲上海闲话开始 。
【爱情神话|新民快评|看了《爱情神话》,多讲上海闲话】曹刚/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爱情 图钱和不图钱的女人,在男人心里是怎样的位置?两个男人说了实话
- 爱情 人老了,别太精明,笨一点是福气
- |“他有太太,我有先生了”:女人嫁给爱情到底有多不容易
- 爱情|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 爱情|追求你的男人,突然变得“冷淡”了,往往是这3个原因
- 琼瑶 琼瑶干女儿罕见露面,自杀未遂后获得爱情,退圈后开茶馆教茶艺
- 爱情 情,不珍惜就淡了;人,不珍惜就散了
- 爱情 当你看透一切时,你就会越来越顺
- 爱情|若孤独无感触,则爱情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