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正厉害的人,通常是“无痕”的人

01
有人说:“一口吐沫一个钉 。 ”
还有人说:“踏石有印 , 抓铁有痕 。 ”
不管是说话 , 还是做事 , 都要留下痕迹 , 敢作敢当 , 有勇有谋 。
其实 , 很多事情 , 是不要留痕的 。 一旦有了痕迹 , 反而会变成祸根 , 给人带来困扰 。
在淡水里 , 有一种鱼叫“鲈鳗” , 身体呈圆柱形 , 身上有很多的黏液 。
鲈鳗有一种习惯:经常爬到岸上吃草 , 然后顺着来的方向 , 爬回到水里 。 但凡它经过的地方 , 都会留下黏液的痕迹 , 非常明显 。
台湾的一些渔民发现鲈鳗的习惯后 , 在有痕迹的地方 , 设置很多的利器 。 鲈鳗爬过来、爬过去 , 外表的黏液就被利器刮干净了 , 身体也受伤了 。 失去黏液的鲈鳗 , 很快就会身亡 , 成为渔民的囊中之物 。
《孙子兵法》里说:“兵者 , 诡道也 , 故能而示之不能 , 用而示之不用 。 ”
人在社会上混 , 要避开“鲈鳗的习惯” , 注意虚实结合 , 不能事事留痕 。 否则很容易受制于人 。
因此说 , 那些厉害的人 , 通常是“无痕”的人 。

孔子|真正厉害的人,通常是“无痕”的人
本文图片

02
言语无痕 , 沉默是金 。
《周易》里说:“吉人之辞寡 , 躁人之辞多 。 ”
少说话 , 这是吉利的事情 , 要多做 。 尤其是不明就里的话 , 一句都不要说 。
春秋时 , 鲁国的叔山无趾 , 失去了脚趾 。 他慢慢挪到孔子身边 , 要拜他为师 。
孔子说:“你因为犯错 , 失去了脚趾 , 就算你努力学习 , 也来不及了啊 。 ”
叔山无趾说:“以前 , 我不懂规矩 , 失去了脚趾 , 所以现在我把学习看得比脚趾更尊贵 。 学习是修炼内在的品质 , 怎么能够和形体上的残缺相提并论呢?”
【孔子|真正厉害的人,通常是“无痕”的人】孔子恍然大悟 , 为自己失言而道歉 。
任何场合 , 言多必失 。 倾听比多言要好一百倍 。 一知半解的事情 , 一句不说;非常清楚的事情 , 点到为止;令人难堪的话 , 一笑而过 。
在言语上 , 尽量不要让人抓住话柄 , 也不要伤害别人 。 唇枪舌战的事情 , 千万不要做 。
管好自己的嘴 , 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
03
智慧无痕 , 大智若愚 。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我唯一知道的 , 就是我一无所知 。 ”
世间的智慧是无穷的 ,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 当你的智慧越多的时候 , 越会感觉到自己很无知 , 对于一些深奥的东西 , 都没有掌握 。
看过一个故事:乾隆下江南 , 去挑选贤才 。 有三位考生 , 进入了他的视野 。
他对三个考生说:“我出一个上联 , 请你们对下联 。 上联是——烟锁池塘柳 。 ”
这句上联 , 是《中洲草堂遗集》里的绝对 , 没有完美的下联 。
一个考生 , 听过之后 , 马上就走了 。 另外两个考生 , 搜肠刮肚 , 说了很多道理 。
当然 , 马上就走的考生 , 得了状元 。 因为他有自知之明 , 承认了自己的无知 。 这样的精神 , 是最可贵的 , 也证明了他处事的智慧 。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 ”你的智慧 , 不要亮出来 , 而是需要降低姿态 , 去汇聚更多的智慧 。 当你的智慧足够多的时候 , 不要显摆 , 而是用来帮助别人 , 成就自己的事业 。
做人 , 要不动声色地成长 , 不要有太多的光环 。 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主角 , 把智慧强加于人 。

孔子|真正厉害的人,通常是“无痕”的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