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因果报应真的存在?这两类作恶行为后果严重,作恶者容易自食恶果( 二 )

忘恩负义的小人 ,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 , 他们一边接受别人的帮助 , 一边埋怨别人 。 或者是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之后 , 直接反咬一口 , 过河拆桥 。
这类人在内心中通常认为别人对他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 , 只要有一点不合他们的心意 , 你就会成为他们内心之中的恶人 。

心理学|因果报应真的存在?这两类作恶行为后果严重,作恶者容易自食恶果
本文图片

因此 , 即使别人对他人提供了很大程度地帮助 , 他们也会觉得别人是想要在他们身上图谋利益 , 最终可能是想要害自己 。
实际上 , 这类人属于患有轻微的被迫害妄想症以及偏执型人格障碍 。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 , 社会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 , 每个人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欲望 , 为了自己的欲望去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 那就是坏人 , 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 平和地看待自己的利益和得失 , 那就是好人 。

心理学|因果报应真的存在?这两类作恶行为后果严重,作恶者容易自食恶果
本文图片

忘恩负义的人往往会伤到身边朋友的真心 , 大部分人会因为这类人不懂得感恩而逐渐地远离他们 , 因此 , 这类人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
因为与这类人相处 , 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 无论自己付出多少 , 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 。
有因必有果 , 因果循环 , 报应不爽 , 只要你种下恶因 , 就必定会得到恶果 , 没有得到报应的人 , 可能只是时间还没到 。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